您的位置:首页 > 首页栏目 > 支部活动

支部活动

学术型硕士生第六党支部开展暑期实践心得交流会

发布时间: 2025-09-11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这个夏天,有人在井冈山‘穿越’后触摸烽火记忆,有人在心理疗愈现场‘传递’温暖,有人在历史遗址找准青年‘定位’……”随着学术型硕士生第六党支部暑期实践心得交流会暨8月党日活动的开启,一场充满温度与深度的心得交流盛宴正式拉开帷幕。

此次活动秉持 “全员投稿、共享心得、选评优秀” 的理念,从 “实践故事” 切入,再到 “思想升华”,最后落脚 “未来行动”让每一份实践经历都成为集体成长的生动注脚。

活动伊始,支部党员李童和入党积极分子朱哲带领大家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对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政治能力的重要论述。

50d9f9afaaa286c45cd23a4c1a895152c1651fd8

党员李童和积极分子朱哲领学

随后支部成员结合主题,从寻访红色景点、志愿支教服务、专业实习实践多个方面分享自己在暑期内的实践经历及感悟。

d5bcbd6d134510aef63d81aa125f46684e926937

支部党员敖溶桧参观周逸群纪念馆

9b6ca9651ad002b3aab656a85bc5a426e5712a91

支部党员高毅虹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

下面,我们用六个关键词来回顾一下实践分享的精彩瞬间吧~

“穿越”

支部党员白盈瑞踏上了井冈山这片承载历史的土地,观赏《星火》红色剧场。当演员们穿着军装冲出舞台,战火纷飞的那一刻,她好像真的穿越到了战火年代。她说,以前总说“不忘初心”,直到站在这片土地上才懂,初心是先辈用生命护下的和平,该由我们一代代星火相传。

38c436f6dafec6adca2f4d6cd30c30e46f59c822

党员白盈瑞分享

“陪伴”

“从孩子紧绷的嘴角到绽放的笑容,我用八段锦、绘画和团辅,见证了‘疗愈的力量’。” 支部党员胡颖婷以 “陪伴者” 的身份,参与到民宿改造的心理疗愈机构实践中,经此一程,她坚信:疗愈可有趣、成长能“香甜”。

“传递”

支部党员王敏杰在参与公益团体辅导后的心得同样打动人心。她分享了许多参与团辅的细节:学生对她们到来的欣喜、他们在游戏里的互动、内向和外向的孩子不同的表现…...这次经历带给她“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收获,她表示自己将坚守奉献初心,在公益道路上坚定前行,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爱传递力量。

“回响”

“重游西安事变遗址,重温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我仿佛触摸到了民族觉醒的温度。”入党积极分子徐昊说到:“今年是一个很特殊的日子,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历史从不是沉默的,它在等着我们听见——听见团结的力量,听见和平的珍贵。”

be73abcee5c60979487426ef44258e92e918143a

积极分子徐昊分享

“定位”

入党积极分子黎婷玉走进大连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馆内锈迹斑斑的刑具、还原的囚室场景与详实的史料记载,让她沉浸式触摸到那段屈辱与抗争交织的岁月,更让她懂得党领导人民抗争的必然性。她说:“新时代青年的定位,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民族复兴的践行者。我们要以历史为镜,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用实干扛起时代责任。”

be109dd0f61dd4131008e96e9a964d8b798df5e7

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

“团结”

入党积极分子谢博文从乌兰夫纪念馆出发,分享 “三千孤儿入内蒙” 的动人故事:上世纪 60 年代初,面对物资短缺,内蒙古牧民主动接纳上海、江苏等地的三千名孤儿,乌兰夫同志积极协调资源,倡导“各民族像一家人一样相待”。此次实践让他深刻认识到,团结是中华民族克服困难、共促复兴的密码,并承诺未来将以行动传承民族团结精神,助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

3b9757710eae794775e3c96fb5638e2b22e3c388

乌兰夫纪念馆内

六位同志分享结束后,支部书记熊丹作总结点评,肯定了支部成员暑期社会实践的成效,她进一步指出,党员素养的提升不仅在于理论学习,更体现在对红色历史、红色事件的主动探寻与深度思考中。理论知识是对历史经验与实践智慧的高度凝练,唯有将其与个人实践经历、时代发展需求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的良性互动,让党员初心与使命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f50ee9ef5415723356583f411bbee7be1897a7c8

支部书记熊丹总结

支部成员集体投票,评选出了6份优秀实践心得,分别来自党员白盈瑞、胡颖婷、熊郁芃,积极分子徐昊、谢博文、黎婷玉。支部一致决定在下次活动上予以奖励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