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动态
如何破解亲子沟通难题?心理学部这场“初心”公益活动给出答案
发布时间: 2025-04-21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在当代社会,亲子关系的质量已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儿童存在的情绪困扰常常与家庭沟通模式及亲子互动质量紧密相关。亲子之间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出现沟通难题怎么破解?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组织的这场关爱亲子心理健康“初心”公益活动给出了可行的答案。
4月19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依托自身学科专业优势,以关注亲子关系质量、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为目标,在学部设立的红岩先锋“初心”公益服务点——江北区华新街街道华联社区开展 “心桥共筑,晴空同沐”主题亲子心理健康活动,为家庭搭建情感沟通桥梁,助力构建和谐亲子关系。活动由心理学部“心+”红色空间站成员蔡忆秦主持,学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担任志愿者协助活动的开展。
专业赋能,架起亲子沟通“连心桥”
活动在轻松愉快的“爱的抱抱”游戏中拉开帷幕,小朋友们通过拥抱迅速拉近与伙伴、家长的距离,各组家庭在自我介绍中增进了解,为后续环节营造了融洽氛围。
志愿者们演绎的心理剧《被听见的情绪》,以女孩小雨因画画比赛失利,欲向家长倾诉却遭忽视的情节展开。借助生动的心理剧,聚焦亲子冲突中的 “忽视” 问题,引发众多家长深思,引导家长重视孩子情绪,学会倾听与共情,帮助孩子更好地表达和管理情绪。
心理剧后,志愿者引导亲子运用 “事实 - 感受 - 聚焦解决” 的 3F 沟通法,借助问题卡、赞美卡、愿望卡等 “沟通魔方” 工具展开结构化对话。10 岁的朵朵在愿望卡上写下 “希望妈妈别再催我、念叨我”,又在赞美卡上表达 “因妈妈的念叨自己在进步”;妈妈则在问题卡上坦言 “孩子学业需更努力”,同时在赞美卡分享 “妇女节时,平时很节省的女儿用零花钱给自己买了一束玫瑰花,觉得很感动,小棉袄长大了”的感动瞬间,家长和孩子们坦诚交流,承诺改进。
在“共绘理想家园”环节,家长和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纷纷拿起画笔,绘制心目中一家人和睦相处的理想画面。7岁的阳阳画了一座彩虹桥连接学校和家,妈妈则在一旁添上共读的温馨场景。“孩子关注的是玩耍空间,我们更看重学习环境,这个对比让我们更懂彼此了。”阳阳妈妈举着画作感慨道。
最后,“爱的邮局”环节,家长和孩子们在志愿者分发的信纸上,认真写下给十年后彼此的寄语。“希望你永远保持今天的笑容”“要像帮你辅导作业的姐姐一样优秀”……这些满载期许的信件被装入特制的信封,交由每组家庭自己珍藏。
凝心聚力,“初心”公益润童心
本次活动是发挥心理学部作为重庆市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标杆院系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的有力举措之一。活动将党的服务宗旨融入其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心理学专业理论和技术帮助亲子双方突破表层互动,建立起产生情感共鸣的行为模式,构建从认知重构到行为转化的闭环干预体系,为破解亲子关系困境提供了科学化、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未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党委将继续发挥心理学学科专业优势,持续推动党建与专业服务深度融合,进一步深化“党建+心理学”社会服务范式,继续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广大党员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实践中锤炼党性、增长才干,为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贡献“初心”力量。
注:文中孩子姓名均为化名